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丹青妙绘下的宝庆十二景

丹青妙绘下的宝庆十二景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6-04

七、山寺晓钟

东山寺座落在昭陵西路至回栏街之间的东山上,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代(公元502-557年)。后至太平兴国3年(公元978年),城内太平巷之太平寺迁此,两寺合并,为聚僧讲经之地,称太平兴国讲寺,简称东山寺。东山寺之东山与六岭隔邵水相望,古木参天,景色郁然。宋代在此建寺,寺踞城内外街市区的中段,又濒临资邵二水,明嘉靖年间(1522-1566)移县署钟楼之“景泰铜钟”于寺内。每当清晨,东山寺嘹亮的钟声既能闻于街巷闾里之间,又可达到行舟渔船之上,故“山寺晓钟”成为邵阳旧时十二景之一。明兵部侍郎张同敞有《东山寺》诗:“古寺入风幽,村烟江水头。木疏钟磬落,人静雨花流,有客寻闲约,逢僧问静修。擎杯云到掌,醉为此山留。”

宋代曾迁郡学于东山,著名学者周敦颐(濂溪先生)到这里讲学视察。为了纪念他的活动,明代在东山寺内建濂溪书院,是湖南最早的而又享有盛名的书院之一。清代著名学者邓湘皋长期担任过东山书院山长(即院长)。他是一个富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编印过《王船山遗书》、《宝庆府志》等多种典籍,他的《宝庆府志》有《岷藩录》一卷,对南明政权在邵阳的活动有详细记载。

1952年,禅寺书院被改作粮库,老百姓便再不能轻易入内。后成市粮运汽车队驻地。今又在此办学校乃至收废品。山寺和钟声,早就消失在历史的时空。如今说起这里曾经是风景名胜之地,人们已经不能相信。半个多世纪的遗忘,使今人已难以在想象中重构那幅古代画卷。

八、佘湖雪霁

佘湖雪霁景区在市郊城东乡。山势“高崖峻耸,不易攀登,积雪尤甚。晴霁登临,风景特异。”明参政车大任《小佘湖山》诗:“佘山高百仞,翻爱雪晴时。积素兼天远,凝晖映日奇;千林频送色,万壑顿回姿。欲借阳春意,挥成郢客辞。”此山称“小佘湖山”始自唐代。唐时崇尚道教,申泰芝死后,朝廷令邵州为其建庙,岁时祭祀。申泰芝隐居修炼的佘湖山离州治甚远(今邵东县佘田桥镇),为便于祭祀,遂在此山建祠,称佘湖庙,山乃名为小佘湖山,逐渐通称佘湖山。山顶有毗卢阁,民国时期,香火旺盛,每年秋季,远近信徒到此进香拜佛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山脚有雷祖岩,履之空洞有声。岩上有台,台侧有石如悬,石下滴水时,附近群众视为雨兆。

佘湖山下新建的玉清宫,整体建筑布局为宫殿式六进九重院落,依山而建,由牌坊、钟鼓楼、灵宫殿、圣帝殿、财神殿、慈航殿、吕祖殿、文昌殿、药王殿、藏经楼、大德堂、玉皇殿、三清殿、花园、斋堂、住宿丹房等组成,玉清宫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整个工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工艺精湛,宛若天宫,为邵阳乃至全省不可多得的高规格大型宫殿式道教宫观,被誉为“心愿人生的圣地”、“问道者的精神家园”。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