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晋中祁县乔家大院

晋中祁县乔家大院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1-05-16

乔家在包头的买卖越来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乔家以“复盛公”字号命名的铺底,便成为包头市面上的头号大买卖。由此便产生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这句民谚,是往日包头工商界和居民都知道的一句俗语:当时乔家在包头的房屋就有一千多间。

除去票号、钱庄、商号、当铺、茶庄、粮行等生产字号及其所属房产外,乔家在包头的还有菜园地280亩,乔家堡村有土地几百亩。祁县城内及北京、天津、太原等地也有一些房产。至于家中所藏的金银玉器,珍宝古玩,更无法估计。有了这么多的钱,才使乔家的祁县老家建起了自己的大宅院。1907年,89岁的乔致庸去世,在家停丧八个月。从家中到坟地,沿街沿路,搭了十几个过街彩棚。棚中有各种纸札。送丧时,粗、细乐户十几班,鼓乐震天,仪仗队绵延数里,马车近百辆,领丧的已到坟地,扫尾的还在饭桌旁原地没动。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937年,芦沟桥的炮声无情地打破了这个大家族的宁静生活。1938年9月,因不堪日军骚扰,“在中堂”合家老小六十余人,纷纷离去,避难于平、津等处,从此就再没有回来。

乔家从发迹到衰落,一共传了7世。第一代乔贵发为其创业者,始于包头,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乔全美为第三个儿子,他继承了乔贵发的基业,创设了包头“复盛号”字号,乔全美又生了两个儿子,二子乔致庸,便是今日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了。乔致庸活了89岁,历经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朝代,人称“亮财主“。他青年时中秀才、后弃儒经商,讲信誉,重实效,用人才,事业大发展。于是他大兴土木,光大门庭,广交官吏,显赫一时。

到民国初,“在中堂”由乔致庸之后代乔映霞主持。乔映奎.是“在中堂”的最后一名掌舵人,曾任祁县东部三十六村联村协会董事长。“在中堂”第七代,不完全统计,有40多人分散于北京、上海、太原、昆明、大同、包头、徐州等地。乔致庸在世时,曾捐钱买官,乔本人是“二品补用道“,分省后补,赏戴花翎。子孙亦如此,男封“大夫“。女封‘宜人”,几乎人人都是官。为光耀门庭,乔家广结权贵,“三晋源”渠贞,是“在中堂”的侄女婿。“华北一杆笔”赵铁山,是“在中堂“的内侄。“在中堂”家规很严,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家族子弟,大都受到中等以上的教育。他们办私塾,高薪聘老师,优秀者送人太谷铭贤学校、天津南开中学、大学深造。毕业后再留学美国。仅“映字辈”,上过大学者两人。第六代兄弟20人中,11名大学生,获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1人,多人从事教授、翻译、工程设计等事业。“在中堂”的匾凡参观乔家大院的游客,仰视大门上挂的一块横匾,篮底金字、上书“福种琅环”。这块匾是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朝中发生庚于事变,慈禧出逃西安,途经山西乔家时,乔家“在中堂“捐赠白银10万两,当时,山西巡抚丁某受慈禧面谕为褒奖乔家赠送的。乔家除捐赠白银外,还趁慈禧路居几人倾其美肴,大加奉献,故后来得此赠赐,实在是隆恩浩大,这块匾保存完好,至今悬于乔家在中堂大门之卜。福种琅环即琅环福地,是传说中神仙的洞府。福种即种福之意,一般是皇帝赐匾才用“福种“二字,这块匾赐给乔家,大意是把“福”播种在乔家“在中堂”。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