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惠来海角甘泉

惠来海角甘泉

作者:黄健新 林湧涛 黄实珠来源:网络2017-07-22
惠来海角甘泉

“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这是数百年来闻名天下的惠来海角甘泉独脚联,这幅独脚联如今还镌刻在神泉镇区海角甘泉文化公园独联亭的石柱上,以其沉厚、神奇、悠远的文化底蕴,触动着成千上万游客的情思。

独脚联实际就是半联,只有出句,没有对句,作者是明洪武年间神泉神童苏福。据《潮州府志》、《惠来县志》等史料记载:苏福生有异质,颖敏天成,五岁即能背诵经史,出口成章,八岁能文,下笔似有神助,众皆以神童称之。洪武年间,苏福奉旨赴京面试,朱元璋以其年幼,遂下诏:“月给粮米,着吏部员外郎林鼎元护送回乡,候壮征用。”不料在归途中,苏福染病身亡,年仅14岁。朝廷闻报颁旨赐葬,并赠“国献家祯”匾额。潮阳(当时惠来属潮阳县)知县为之营造衣冠冢于神泉赤山村马东山南,并亲自致祭。苏福虽然在世日短,仍然为后人留下《三十夜月诗》、《纨扇行》、《秋风辞》、《送林鼎元诗》等诗作。

苏神童的独脚联,与独联亭相得益彰。清乾隆十七年(1752),惠来知县王玮在神泉海角甘泉处营设独联亭,并在亭柱上镌刻独脚联,王玮在修建独联亭的碑记上写道:前明征士苏福先生居此,引众凿此泉,故泉以人显,城以泉称也。此后神泉海角甘泉饮誉天下,独脚联更是名闻四方,一百多年来,各地文人墨客争相观瞻神泉,苦思对句而不得。1927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神泉渡口前往香港前,冒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的危险,深夜在当地地下党人陪同下到独联亭观光,观联对句。

据介绍,神泉独联亭于1979年遭台风摧毁,次年惠来县政府专项拨款,香港同胞及当地群众慷慨捐资,独联亭原貌得以恢复,并建造井栏,刷新独联柱与《神泉亭塔碑记》,把景区扩大到2500平方米,筑造围墙,大门为古楼亭式,围墙顶端覆盖琉璃翠瓦,门后镶嵌龙凤呈祥瓷雕,正门上书写“海角甘泉”四字,形成了南海之滨的一处胜景——海角甘泉文化公园。徜徉在海角甘泉文化公园,我们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的一幅图景:数以千计的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泉眼周边排队,等候取水,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掘井人的感激。小小的一眼泉水,显得那么清澈甘甜,洋溢温情与柔性,滋润着一方百姓。我们又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楼,在甘泉旁边的南海海面上,如仙境般绝美的图景,一幕幕在海上呈现,成为天下奇观;我们又仿佛听到数千年的渔歌,正穿越一排排的海浪,从远方飘来……

斯人已去,却留下奇泉、奇人、奇联的传说。集“三奇”于一身的神泉海角甘泉,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在海角甘泉文化公园修建以前,这里除了独联亭外,还有亭边的一眼泉井。泉水汩汩而出,每天仅仅涌泉百担,当地群众虽知泉水宝贵,但十分自觉,每家每户仅挑水半担,让排队等待的他人有机会取到泉水。无独有偶,独联亭也是奇闻连连。清乾隆以来,独联亭历经岁月沧桑,风吹雨打,亭子的8条石柱,有7条已被台风多次损毁,唯独那条镌刻了独脚联的石柱巍然不动,永远驮负着苏神童的独联名句,向世人展示文化的风采!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